Home / 知识库 / 博客 / 龙笛博客

龙笛博客

因为存在上述所说的困难,企业移动数字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,出现了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企业上述的困境。从大致上来说,分为以下几个模式
1. 模式一:使用钉钉或企业微信IM(即时通讯)平台
2. 模式二:使用OA类的平台系统
3. 模式三:开发工具类平台
4. 模式四:私有化部署解决方案
5. 模式五:小孩子才做选择题,全局思维的CIO“都要”!
我们接下来逐一分析这些模式的优劣及适应情况
2.1 使用钉钉或企业微信的IM(即时通讯)平台
在国内,以阿里及腾讯为主的互联网企业,一开始触角并未伸向TO B的行业,它们也基本以专注互联网及TO C服务为主。随着TO C业务模式的成熟,而TO B的服务业务仍处于早期阶段,这些互联网企业开始把触角伸向TO B的企业。
大约在2014年12月底,钉钉发布了1.0.0版本,迅速成了抢占这块市场的头部互联网企业;企业微信则在2016年4月才发布企业微信1.0版本,虽然时间上晚了近2年,但凭借微信强大的用户基础及生态,迅速成为这个市场的引领者。
优点:
1. 免费。互联网企业不按TO B常规套路出牌,仍然沿袭TO C的模式,也就是免费模式。期望以免费快速抢占企业,再通过企业来做大生态,通过生态圈来创造额外的价值。
2. 功能丰富,产品稳定。由于是TO C出身,很多功能包括邮件、视频、IM语音等,在TO C的市场上磨练已久,其技术实力与产品稳定性都具备优势。
3. 方便连接C端。由于微信加持,企业微信自然就有快速体验、大流量方便获客和维系的优势。
4. 生态丰富。一大群ISV供应商围绕着钉钉和企业微信做客户化的落地实施。
缺点:
1. 安全可控不足。所有IM即时通讯数据均在互联网企业中,这对很多企业来说,特别是对数据安全有要求的企业来说,是个难以接受的点。
2. 产品定制不足。SaaS产品的特征就决定了,某些需要产品本身去配合的功能,SaaS端难以支持和适配。SaaS优点更多的表现在“有什么”,而不是能“做什么”,所以从定制到扩展能力,方方面面都受限制。企业把自己的业务搬到上述平台并不是非常顺心顺意。
3. 不了解B端业务。SaaS离C端用户更近,不了解B端、E端(员工端)的需求和痛点。
4. 卡脖子。SaaS平台的数据和用户信息都在大厂,对于中小企业可以享受大厂带来的流量红利,适合积累和导入初期用户。但免费是有代价的,很多大企业为了不被卡脖子,而选择自建移动平台和私域流量池。SaaS平台在互联网1.0时代要了企业的用户,现在又想全面地侵入企业的生态,作为首席信息官,需要权衡此中风险。
适用:
小微企业、初创公司、或者当前IT预算有限的组织。我们建议先尝试用钉钉、企业微信IM(即时通讯)。如,面向C端用户多的中小企业,可以利用微信流量给企业微信导流,做用户运营。
小结:
企业微信和钉钉IM(即时通讯)平台的应用对象和应用场景更多的是适合小微企业的简单管理逻辑,并且企业微信和钉钉在伴随企业成长过程中,自身很难向更精细化、个性化靠拢,所以企业微信和钉钉更多的是扮演陪伴企业成长发育期的“学步车”角色;而面向中大型企业,企业微信和钉钉几乎无法抗衡专业的移动办公产品。
2.2 OA类平台系统
在移动平台出现之前,多数企业用OA系统解决内部协同,用OA系统提供的移动端做企业的移动门户。他们做企业OA起家,专注OA十多年,在垂直的OA业务上优势明显。
优点:
1. 解决具体问题。OA类系统或平台,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:他们提供了一套成熟的工作流解决方案,基本包含流程管理、HR管理等企业内部协同需要的方方面面功能。
缺点:
1. 优点即缺点:平台能力强,扩展性弱。专注解决垂直领域业务问题的OA类产品,本身相对来说比较封闭,扩展性弱。他考虑了OA层面的方方面面,但是如果需要对接OA或者要求OA做一些开放能力建设,就比较吃力。
2. 移动端能力偏弱:术业有专攻。OA类产品的移动端能力,包括IM及时性、IM到达率、IM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。这一点OA厂商自身也意识到了,他们几乎弱化了自己的移动端,转而投靠企业微信、钉钉这类强IM移动端基座。
适用:
上OA要看公司的管理目标和需求。如果公司寄希望于通过业务流程合理化来促进管理指标的提升,可以上OA类产品。
小结:
目前OA类产品也推出了移动平台。但是,打个比方,OA移动端像小诊所,能看伤风感冒,解决部分问题,但如果要更加专业的诊疗方案还得去三甲医院。
产品的“出生”决定了“生长”。业务系统厂商,解决其业务系统功能在移动端的展现是主要需求,其他系统的对接管理是非必要的。业务需求的重点不同决定了其产品的侧重领域不同,也使得产品最终的形态定位成业务系统移动端而非企业移动平台。企业选型的第一步,就需要确定选择平台型还是业务系统移动端型产品,这决定了企业未来移动信息化建设的结果。